答:这个本身并不是基金。我在管理自己的公司,根据业务需求确定资金需求,并不是去募集一支私募股权基金然后未来五年投资不同的项目。我的目标是做25年。我不想再做私募投资了。
管理和组织层面的需求,加上要打开销售渠道,目前我的目标是融资大约1亿到2亿美元。
问:明白了。所以说这是一个180度的大转弯。最具挑战性的是哪一方面?
答:所有的事情都很有挑战性。现在的我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努力,因为我要同时处理融资、招聘、团队建设等等许多许多事情。
问:贵公司将来的目标是?
答:我认为我们公司会成为中国最大的独立粮食生产商之一,从种子选育、种植、仓储、物流到销售和营销,综合发展。
我希望未来三年能在中国上市两家公司,并获得良好的资本市场反应。
问:能预测一下公司收入和利润吗?
答:大米业务方面相对简单。到2017年,我们希望能实现销售额1亿到1.5亿美元,净利润10%左右。
马铃薯生意到2017年希望实现销售额1.5亿到2亿美元,净利润在2500万美元左右。
这只是我们设定的目标,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能实现。
问:除了粮食和土豆,未来您还打算进入哪些细分行业?
答:中国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持谨慎态度。进口的大豆多数是转基因的。我们正在和食用油生产商谈判,希望能为他们提供非转基金大豆。
我们还在考虑有机粮食生产,以及收购其他好的农业公司。
问:您的公司适合私募股权投资吗?
答:当然。在过去的15年中,农业投资的回报率平均在9%左右。耶鲁、加拿大退休金计划投资委员会、安大略省教师退休金计划、淡马锡控股等等都做过农业投资,或者设立了专门的部门来管理这个领域的投资。
问:您希望看到中国农业领域能出现什么监管或者政策上的变化?
答:好政策已经有很多了。整个行业没有税收,让我们省下了很大一笔。
我希望看到的变化,是政府不向农民发放补贴,而是向真正种植粮食的人或者单位进行补贴。我个人估计每年大约有10万亿人民币的补贴直接打进了农民的账户中,尽管其中很多人选择了进城为富士康或者其他公司打工。
政府还应该鼓励更多金融机构投资农业公司或者为我们提供贷款。当前环境下我们要获得贷款还是非常困难的。
问:以前您是资本提供者,现在您成为了资本需求者。这种角色上的变化感觉怎么样?
答:让我更加谦虚了。现在我了解了企业家要获得资本是多困难的事情,变得更加尊重企业家了,也更加尊重资本。
问:您如何为公司提供资金?代价是?
答:每年至少10%,夹层融资。很贵。这也是我们需要政府更多支持的原因。
关于孙强:
孙强是位于中国东北地区黑龙江省的粮食生产企业黑土地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2015年创立黑土地集团之前,孙强是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美国华平投资集团北亚与中国地区董事长,在华平投资服务了20年。在此之前,他是高盛(亚洲)投资银行部的执行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