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强:我计划三年内在国内上市两家农业公司

chang-sun-black-soil

本期中国金融博客与主持人向冀对话的嘉宾是黑土地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孙强。他与主持人探讨了为什么选择离开私募领域转而在黑龙江省成立自己的农业公司。

这位美国华平投资集团的前亚洲地区主管还分享了他通过提高粮食产量打造社会影响力和赚钱的计划,以及他从高端交易师转型为对土地爱得深沉的商人所面临的挑战。

请确保在iTunes商店内订阅中国金融播客,或订阅中国金融投资网每周简讯。

此外您还可以订阅中国金融播客的Youtube频道优酷频道

问:您在华平投资工作了20年,去年离开的时候职位是北亚区主席兼中国业务负责人。您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离开?

答:去年刚好是我在华平投资工作的第二十年,也恰好是中国政府实施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业改革领域新政策的第一年。

这两件事情碰到一起,让我意识到我想做一些有影响力的事情。

问:二十年后是时间尝试一些新事物了?

答:是的。加上我在高盛工作的时间,在二十五年的投资生涯中,我的一个担忧就是缺乏影响力。

我们投资企业,然后获利颇丰。但是一旦投资了你就要开始考虑退出。所以你离开了你认为自己为之做了贡献的企业,但它们只会成为你过去成绩的里程碑而已。

我想做一些更持久、对社会和我自己的职业生涯更加有影响力的事情。我研究了不同的行业,感觉(中国的)农业比起西方来还有很大差距。

金融界做这个事情的人一只手就数得过来。我认为我可以把自己的金融专业知识和资源用在这个行业里,带来一些积极的变化。

问:在华平投资的时候您曾经投资过农业吗?

答:没有,这就是让人激动的地方,很有挑战性。这对我来说就是一个180度的大转弯。目前为止一切都很顺利。我很喜欢。

问:有什么特别的事件促使您做出这个决定吗?

答:嗯,食品安全问题,很多丑闻大家都知道的,比如地沟油、奶粉、死猪肉……

一些商界朋友会去农村租地,自己种蔬菜、养鸡养猪。但没有人做主食方面的,比如大米、小麦和玉米,因为做这个需要规模、劳动力和资金。

目前中国粮食需求中大约15%需要进口,其中大部分是大豆。十年前,中国是大豆的净出口国。现在,大约95%的大豆需求需要进口。

玉米和大米行业也是一样。因为中国的玉米和大米价格是国际价格的两倍,这意味着收益只有一半。

中国农业是不可持续的。看看土地规模,只有18亿亩耕地,其中还有很多不够肥沃、产量不高。

此外,诸如江苏、浙江、山东等省份的各大城市的工业发展造成了大范围的污染。重金属和污水被排入土壤,然后沉淀。我不敢想象我们的后代将在重金属污染物的包围下长大。

还有资源枯竭的问题。中部地区降雨不足,灌溉用水多取自地下,从而导致地面沉降、桥梁和建筑物坍塌等问题。

这使得中国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成为一个大问题。

另一方面,农业生产还停留在中世纪的家庭小规模种植。这些都指向一个问题,即缺乏规模。没有规模,资金、机械化、人才和供应链都无从谈起。

问:您准备怎么处理这些难题?怎么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