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涛:深度解析央行抵押补充贷款

Tao Wang

虽然中国的货币信贷条件在过去两个月中更趋宽松,但关于中国央行实施抵押补充贷款(pledged supplementary lending,PSL)的报道并不代表央行政策立场进一步放松,而是藉此压低融资成本、引导信贷初始投向,从而优化其政策效果,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在一份报告中表示。

瑞银还认为年内中国广义货币总量(M2)和信贷增速并不会因此大幅偏离既定目标。

近日中国媒体报道表示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已经从央行获得1万亿元的抵押补充贷款(PSL)用于棚改专项贷款,引发了市场对于货币大幅放松的猜测、提振了股市情绪。虽然中国央行官员曾称正在探索PSL工具,但目前为止尚未就其是否已经实施及规模做出官方澄清。

瑞银认为当前已经投入使用的PSL规模大大小于媒体报道的1万亿元。如果后续PSL实施规模显著扩大,那么央行会动用相应的对冲操作来保证基础货币和广义货币平稳增长。

中国现今的PSL只向银行,目前只有国开行,提供抵押贷款,以换取银行向实体经济提供更多信贷支持。它实际上是央行传统”再贷款”的升级版。再贷款通常不要求提供抵押品,使央行面临潜在的信用风险,而PSL则能保护央行免受潜在的信用损失。此外,通过设定和调整抵押品标准及其所适用的贴现率,PSL能够使央行更精准地调节其流动性注入规模和范围。

因此,PSL实际是一个基础货币投放的新工具。在这方面,其作用与央行现有的其他政策工具,如公开市场操作、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常备借贷便利(SLF)、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再贷款等类似。

事实上,如央行官员近期所指出的,随着外汇占款趋势性减弱,六月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出现了11个月来的首次收缩,规模达到143亿美元,未来PSL在央行的基础货币投放中将可能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另外,PSL通过提供定向信贷支持来优化信贷配置。由于存在大量的预算软约束实体,中国的信贷虽然整体充裕、但配置不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须推进各领域的结构性改革。在这一背景下,PSL与定向再贷款和定向降准类似,可以引导信贷流向最需要、也是政府最支持的领域,如棚户区改造、中小企业、三农、新能源行业等。

但需要指出的是,PSL仅能帮助央行改善第一轮的信贷配置,一旦新增信贷流入企业和居民、转化为后者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后续的信贷配置仍会面临前述的结构性问题。

瑞银估计PSL已经在近几个月中投入使用。不过,市场对其规模存在误读。央行资产负债表数据显示,四至五月央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债权确实增加了1520亿元,六月也可能继续增加。与之相对应,国开行大幅增加了棚户区改造贷款投放力度,今年上半年已由2013年全年的1060亿元增加到2195亿元。但这些变动规模均远小于媒体报道的1万亿。

事实上,如果真有1万亿规模的基础货币投放,我们理应看到基础货币和广义货币增速在近几个月更明显地跳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