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共享居住空间租赁企业Weave Co-Living计划未来为一万名亚太青年提供住所

香港共享居住空间租赁初创公司Weave Co-Living创始人 Sachin Doshi

Sachin Doshi是香港共享居住空间租赁初创公司Weave Co-Living的创始人,他有一个很远大的目标,计划在五年内为亚太地区门户城市的一万名年轻人提供现代、经济的生活空间。

“很多人都在讨论如何吸引年轻的创新人才进入他们的城市发展,但并没有多少人考虑这些年轻人在生活成本昂贵的城市中如何生活,”Sachin Doshi在11月接受中金投X的采访时,这样表示。“我们希望在未来五到七年内,在亚太地区能有一万个床位提供给年轻人。假设一处地产可以提供约200个房间,那么我们就需要50个类似的共享空间。”

截至目前,Weave Co-Living在香港只有一个共享空间,因此Doshi的目标实现起来还是有些难度的。但他可能比同行们更具优势,因为在2015年创立Weave Co-Living之前,他在香港领导着荷兰养老基金投资管理公司荷兰汇盈资产管理公司(APG Asset Management)的私人房地产部门。同时,Weave Co-Living刚从华平投资(Warburg Pincus)的一家子公司处获得了一轮高达1.81亿美元的融资,因此具备实现其扩张计划的实力。

伴随着“共享经济”的兴起,以及发展更成熟的“共享办公”领域,“共享居住空间”或许还是一个新概念;然而事实上,这种生活模式已经存在许久。近些年来,在世界上诸多大城市中,拥有大型公共区域和公共设施的公寓楼正在蓬勃发展。

让Weave Co-Living与众不同的,是其明确的市场定位和强烈的社区意识。 Weave Co-Living面向千禧一代的专业人才,为他们提供宽敞的公共区域,比如大型公共厨房和设计时尚现代的起居区域。Weave Co-Living的第一个共享空间位于香港的太子地区,其单人卧室起价为每月7200港币(约合6370元人民币)。这个共享居住空间精心挑选租户,致力于建立一个志同道合的租户社区,来创造更好的居住体验;同时还通过瑜伽课程、电影放映和交友活动来丰富空间内涵。

Weave Co-Living的第一栋共享居住空间大楼于2018年开放,拥有160张床位,它的第二处共享居住空间即将在红磡开放。在未来五年内,公司的目标是将共享居住空间扩展到新加坡、首尔、东京、悉尼、墨尔本、上海、深圳、孟买和班加罗尔等十多个亚太地区的门户城市。

下面是采访的完整内容。您可以在iTunes商店免费订阅China Money Podcast,或订阅我们的每周时事通讯。(访谈内容经过编辑)

Q:是什么让你离开投资领域,而选择在共享居住空间领域开始自己的创业?

A:在我作为投资者的那些年里,我时常在亚太地区出差。很多人都在讨论如何吸引年轻的创新人才进入他们的城市发展,但并没有多少人考虑这些年轻人在生活成本昂贵的城市中如何生活。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科技的依赖感增强,人们的疏离感和对社区的渴望也逐渐增加。

Weave Co-living的目标用户是千禧一代的年轻人才。不仅为他们提供生活空间,还会通过种种项目和活动创建联系紧密的社区。

研究表明,在港的大学毕业生需要27年才能买得起住的地方。因此,共享居住空间的建立很有意义。如今的共享办公空间发展已经日新月异,但是共享生活空间仍是十五到三十年前的样子。因此,这正是“巨变”即将发生的地方。

Q:你认为共享居住空间的潜在市场规模有多大?

A:共享居住空间领域仍处在起步阶段。我们的公司也只有一年半的历史,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认为随着这个行业的发展,共享办公和共享生活空间会在某种程度上相互交融,因为它们的目标人群非常相似。

在英国和美国,有很多发展时间比我们长很多的共享空间运营者。他们已经有了很完善的设施,可能还有更大的社群。而在亚洲,人们通常习惯于公寓生活。不过对于新加坡、香港或东京的很多年轻人来说,共享空间已经不是一个新概念。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亚洲从传统公寓生活到共享居住空间的转变会更加顺畅。

我个人认为,如果共享生活领域是一场马拉松比赛,我们可能刚跑了两百米甚至更短。不过退后一步,思考共享生活空间的本质需求——分享,可以更好地帮我们寻找方向。社会发生着巨大的转变,千禧一代和年轻人并没有把买房子作为生活目标,他们更想把钱花在体验、享受生活,随遇而安。

过去人们最大的愿望都是买一套公寓,但这也意味着个人资本基本都被固定在一个地方。如今,许多年轻人都表示他们想住在一个设计精致有趣的居所,但并不想在未来三十年内一直还贷。房地产业和社会的诸多转变,同时推动了共享办公和共享生活空间的发展。

Q:Weave Co-Living的目标是成为服务亚洲的共享居住空间运营公司,还是一家全球的运营商?

A:我们长期的计划始终是发展成全球性的公司,但是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将更多关注亚太地区。不过我们一直在研究一些其他的市场,Weave Co-Living灵活的商业模式和早期的成效令人备受鼓舞。

Q:在中国,我们看到一些共享居住空间运营公司,为了快速扩张而牺牲质量。比如,自如被指控给租户提供的新装修公寓含有高浓度的毒性,甚至造成租户死亡。你如何平衡业务扩张和房屋质量?

A:首先,我们对中国的这些事件感到非常抱歉。我们永远不会罔顾住户的人身和居住安全,公司设计和装修的过程非常严格。无论如何,这里都是提供给人居住的场所,我们有责任确保它的安全性。

此外,公司实际上已经拥有这些用于提供共享生活空间的房产。这意味每当我们开发一栋新的建筑时,都会进行大规模的整修。这个过程会经过严格的评审,并得到香港监管机构的批准。因此在我们开放任何项目之前,这些公寓已经过多家香港监管机构的审查。

我们希望以负责任的方式发展,这也是公司发展的重点。我们在设计、概念化和产品开发上花费了大量时间,以确保我们可以在合适的位置提供优质的共享居住空间。

Q:如果这些房产归公司所有的话,就意味着这种商业模式可能会非常耗费资金。那未来会进一步放慢公司扩张的步伐吗?

A:我认为市场的领导地位,不仅仅关乎一家公司所拥有的房产数量,还取决于提供的产品质量、经营方式以及资本运营方式。

对于这种需要大量资产的行业,进入市场的步伐会比较缓慢,但这也便于我们更好地控制质量。也许我们增速可能比轻资产行业略慢一些,但我认为,我们的增长质量可能会好得多。一旦我们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并且展示出我们产品的质量,我们就可以有选择地进入轻资产行业;不过,我们业务的主体始终是以房产所有权为基础的。

Q:公司的扩展战略是什么?

A:公司计划在亚太地区发展,未来18个月的重点将是香港。我们刚刚在红磡获得了另一处房产,因为沙田至中环地铁的修建,这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我们马上还要收购其他几处房产,一个在港岛,另一个接近高铁站。因此,我们的近期计划是专注于香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的地方,旨在为中环、金钟或九龙的上班族提供便利。

Q:接下来的一年半中,你预计Weave Co-Living会拥有多少个共享生活空间?

A:很难做一个具体的预测,但我预计接下来的18个月中,我们会在香港的六至八栋大楼里拥有两千张左右的床位。

Q:会进驻香港以外的地方吗?

A:除了香港之外,我们将进驻亚洲其他的几个门户城市。我们已经对一些城市做了调研,比如新加坡、首尔、悉尼和墨尔本。但我们不会为了扩张而扩张,会注意选址的地利人和。

Q:你并未提到中国大陆地区?

A:中国大陆地区并不是我们目前关注的重点,不过我们也有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愿望。与其他地方一样,发展需要有合适团队的支持,以及拓张市场的可能性。

企业的发展也是“贪多嚼不烂”,因此会非常注意进入市场的时机和方式,可能会通过收购其他平台或与另一个平台建立合资企业来进入中国大陆市场。

进入内地市场,可能意味着进入情况各异的一个多元市场,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此外,各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很远,每个城市也有自己的主导者。所以未来我们在进驻一个城市之前,会非常有选择性。

Q:你认为五年内,公司将拓展到哪些地方?

A:我们希望在五年内,可以进驻亚太地区的八到十个门户城市,包括香港、新加坡、首尔、东京、悉尼、墨尔本、上海和深圳,可能还有孟买和班加罗尔。我们希望在未来五到七年内,在亚太地区能有一万个床位提供给年轻人。假设一处地产可以提供约200个房间,那么我们就需要50个类似的共享空间。

Q:你提到共享办公和共享生活空间的发展方向将趋同,这是否意味着未来公司会涉足共享办公领域?

A:这很难说,只是目前共享办公还不在公司的计划之列,我们的重点仍旧放在共享生活空间领域。我想说的是,共享空间这个行业还在起步阶段,很难预测共享办公和共享生活这两个空间将如何发展。也许共享生活空间会赶上共享办公领域的发展,也许二者在未来会相互融合,可能性是无限的。

Q:你认为在未来,世界上共享生活空间市场的占比将达到多少?

A:让我们来看看像纽约或东京这样的大都市,很多人已经住进机构出租的房屋。“共享”并不是一个凭空而出的新潮概念,但也尚未成为弄潮儿。共享生活空间的不同之处,在于私人卧室的面积较小,公共区域面积更大。

但是到目前为止,亚洲许多门户城市还没有共享生活空间的租赁市场,这让我感到非常惊讶。部分原因是这里强烈的“买房才是家”的文化。但是看看亚太地区的千禧一代,房屋所有权仅为11%,已经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15%。在香港,这个比例更是低至5%。不过,年轻人总要“居有定所”,如何给他们创造出一个可以停留的地方,就是我们未来“共享居住空间”努力的方向。

翻译:王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