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象飞,这位中国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诊断公司汇医慧影的创始人,接受采访时所展现出的谦逊和诚恳,在中国企业家中并不多见。
当被问及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保健行业的应用前景时,柴象飞并未大侃特侃什么数十亿美元的市场潜力。“我总是告诉我的团队,在这个行业中,最重要的事情是谁存活得更久。谁能发展五年以上,谁就会是未来的赢家。”柴象飞于12月初在北京汇医慧影总部接受中金投X的采访时,这样说道。
柴象飞实事求是的性格,可能来自他之前在斯坦福大学放射肿瘤学系担任博士后研究员,以及在荷兰癌症研究中心和鲁汶大学放射科工作的经历。2015年在北京创立汇医慧影之前,柴象飞的工作领域都非常要求精确度和准确性。
但是,进入中国科创行业三年以来,柴象飞的心态多少发生了改变。“我的角色从一个工程师、科学家变身为一个企业家。之前,我们只考虑技术和产品,而现在更重要的是:你怎么能赚钱?谁会购买你的产品?”柴象飞这样谈到他的改变。
这种对终端用户的关注,使汇医慧影创造出了具有最大价值潜力的产品。在国内市场,医院是汇医慧影医疗人工智能影像产品的客户,所以公司专注于解决医院对一些重大疾病的医疗需求:主要是血管疾病和癌症,包括乳腺癌、肺癌和肝癌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2016年血管疾病和癌症占中国致死原因的66%,是最为致命的两种疾病。
因为一般疾病都是根据疾病类型来分类的,因此汇医慧影在整个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设计了其产品以协助单一疾病。 今年11月,该公司就推出了两个针对乳腺癌和心脏病的全周期健康管理平台。
“各大医院的医疗流程不同,所以产品必须适应不同的医疗需要。对于一些大客户,我们经常要做出调整,甚至是在算法方面的微调,”柴象飞说道。
如果未来医疗人工智能领域只有少数创业公司可以存活,汇医慧影大概就是其中之一,因为它是目前中国最有实力的公司之一。就在上个月,英特尔投资(Intel Capital)对汇医慧影进行了一轮战略投资,由国家支持的北京奇点电力投资基金公司(Beijing Singularity Power Investment Fund)也参与其中。
尽管汇医慧影没有透露其筹集的具体资金额度,但知情人士表示,新一轮战略投资约为2亿元人民币(约2900万美元)至3亿元人民币(约4300万美元)之间。今年1月,中国私募股权公司鼎晖投资(CDH Investments)也向该公司投入了一笔资金,并未公开金额大小。
用柴象飞自己的话来说,尽管2018年上半年“人工智能公司仍然炙手可热”,但是中国的风险投资市场在下半年已经冷却。能够在如今严峻的业内环境中获得融资,是对汇医慧影的团队实力、公司执行力和业务基础的有力证明。
下面是采访的完整内容。您可以在iTunes商店免费订阅China Money Podcast,或订阅我们的每周时事通讯。(访谈内容经过编辑)
Q:汇医慧影11月从英特尔投资和北京奇点电力投资基金获得了一轮战略投资,在所谓的“资本寒冬”中,完成这笔融资是否有些难度?
A:总的来说,中国风险投资市场的融资变得越来越困难,尤其是在2018下半年的时候,包括一直大热的人工智能行业。反观上半年的时候,即使其他行业融资不易,但是人工智能还是非常火爆的。
我猜想是因为投资者变得更加挑剔了,他们现在需要公司具备可行的商业模式、颇具竞争力的产品和团队、准确的市场定位和强大的执行力。这与2017年的情形不同,那时投资者主要关注团队,如果你大量的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就可以获得融资。
Q:完成这轮融资用了多久?
A:大约四到五个月的时间,从彼此了解,互相探讨、交谈,到进行尽职调查,以及最终通过谈判确定融资细节。
不过我们此前和英特尔资本已经存在长期的合作关系。差不多两年前,我们和英特尔资本开办了一个联合实验室。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我们成为了英特尔中央处理器(CPU)的主要用户,同时我们也一直在研究他们的一些新产品,比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Q:北京奇点电力投资基金由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National IC Industry Investment Fund)和京东方科技集团(BOE Technology Group)共同成立。这是否意味着汇医慧影即将进入芯片市场?
A:汇医慧影目前不会迈入芯片领域,不过我们的投资方英特尔和京东方的确都是芯片制造商,他们意识到除了制造芯片支持计算能力之外,公司还需要进入更多基于程序应用的细分市场。英特尔和京东方也在其他公司进行了大量投资,希望深入到某个特定领域,特别是医疗领域。医疗绝对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方向之一,只不过他们参与的方式是进行投资,而不是自己制造。
Q:这是否意味着汇医慧影可以与他们进行合作,设计出专门针对医疗行业的某种人工智能芯片?
A:像我之前提到的,汇医慧影专门参与芯片设计或许是合作的下一步,但是我们目前关注更多的还是诸如CPU这一类的常见芯片。现在的大多数医疗设备都只使用CPU,而我们通常使用GPU来完成人工智能算法的所有计算过程。在获得了英特尔的投资之后,英特尔将提供技术团队来帮助我们将现有的所有人工智能计算过程从GPU迁移到CPU,这会使我们向前迈出一大步,因为此举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汇医慧影的人工智能算法直接应用到现有的医疗设备中。
此外,我们也在研究FPGA芯片,它更易于编程,且能够实现实时计算,非常适合完成需要实时计算能力的超声和实时医学图像处理任务。在英特尔的支持下,我们将把更多精力放在开发基于通用计算能力的医学应用上,然后逐步实现研发基于FPGA芯片的应用。
Q:与以市场导向为主的风险投资基金相比,国有投资基金的关注重点有何不同?
A:我认为国有基金更关心长期回报,以及考察公司的产品服务是否与政府的政策导向一致。与必须在三到五年内获得回报的私人基金相比,他们在时间上有更多包容性。但我不认为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关心政策方面,也关注收入和利润等基本问题。
Q:汇医慧影的愿景是什么?
A:我们将图像识别技术应用于医学成像领域。比如,我们目前的产品可以帮助放射科医生更好地观察医学图像;我们的技术可以提供医学提示和检测警报以减少误诊概率,提高医疗效率。
Q:在回国成立这家公司之前,你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读书。回国后为了适应国内的商业环境,你在公司的发展初期有作出哪些改变吗?
A:最大的变化是我们更加关注公司的商业模式了。这不仅仅是由于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差异,也是因为我的角色从一个工程师、科学家变身为一个企业家。之前,我们只考虑技术和产品,而现在更重要的是:你怎么能赚钱?谁会购买你的产品?现在的我开始从终端客户那里展开思考,然后再回到产品端开展业务。
这个行业在中国的起步阶段,医院就是主要买家,现阶段仍然如此。而在美国,最大的买家则是保险公司。中国的保险公司大多是国有企业,作出购买决策通常需要更加漫长的时间。所以不得不说,在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医院仍然会是中国医疗人工智能产品的最大买家。不过我们或许有机会看到政府和诸如医疗设备公司、制药商等第三方成为市场的又一大消费群体。
Q:美国和中国的医疗人工智能市场,孰者潜力更大?
A:我刚刚从美国回来,在那里我和很多类似的美国科技公司探讨过这个问题,他们都认为在中国的医疗人工智能市场其实有更多机会。
我个人也认可,因为这个行业初期在中国实际的买家就是三甲医院。那些专注于学术研究的医院希望通过尝试新技术来开展研究。另外,医疗人工智能行业也可以为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医院贡献巨大价值。这些地区缺乏医生,医疗人工智能产品可以帮助缓解中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相较而言,美国的大部分医院都是私立医院,不太愿意尝试改变。
此外,就数据而言,中国能够以比美国低得多的成本获得更多数据。因此,我认为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都有更多的基汇接受医疗人工智能产品。
Q:汇医慧影的产品已经在中国600多家医院投入使用。这些医院最迫切的需求是什么?
A:三甲医院目前需要最先进的设备和算法来进行研究,完成学术出版。而三四线城市的医院需要能够完成单一任务的设备,以解决医生短缺的问题。
Q:汇医慧影如何设计出满足不同需求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A:目前,人工智能可以做到的仍然非常有限。人工智能只能完成一些单一的测试诊断,如筛查、结核病检测或者骨折诊断。在与三甲医院的合作研究和开发中,我们将进行测试和临床试验。之后,我们会将核心算法装载到我们的IT系统中。各大医院的医疗流程不同,所以产品必须适应不同的医疗需要。对于一些大客户,我们经常要做出调整,甚至是在算法方面的微调。
Q:以乳腺癌扫描为例,训练算法的数据集应该有多大?数百万吗?
A:没有那么多。医学成像领域与其他人工智能领域不同。与面部识别相比,我们不需要那么多的数据,面部识别一般从百万数据起步,而我们通常只需要几千到一万个图像数据。
但我不得不说,与其他人工智能公司相比,这(数据)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基于少量数据进行研发,因为获得数百万的疾病图像非常困难。就乳腺癌来说,每年约有二十万名患者,但是我们无法获得所有患者的数据,因为数据来源于全国不同的医院。有些疾病每年可能只有两万名患者。
Q:目前,汇医慧影识别的准确率约为90%至94%。你认为未来准确率会进一步提高吗?
A:准确度对于医疗应用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事。它无法达到100%,因为即使是专业的医生也不能100%确定是什么病。疾病诊断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因此我们通常在产品达到一定的准确率时,就将它们引入市场,然后通过获得更多的市场反馈来继续(改进产品)。
我们让用户使用软件,然后向我们反馈结果的正误。不过有时,即使是放射科医生也无法确定肿瘤到底是良性还是恶性,以及到底处于什么阶段,要等更多的病理数据出来才有进一步的结果。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还开发了后续研究平台来收集反馈数据。
Q:除了图像识别之外,你认为还有什么人工智能技术应当运用在医疗行业?比如语音识别和知识地图?
A:对于语音识别在医疗方面的应用,我认为作用并不是很大,但是对于基于知识地图的诊断,我们已经在做一些相关的研究。汇医慧影大约有20%的产品使用了知识地图。
除此之外,我们还在研究一些特定疾病,以创建全周期解决方案。比如乳房X线照相术,我们有乳房X光检查管理工具,包括乳房X光超声检查、乳房核磁共振成像(MRI)和乳房X光检查治疗决策指导。除了图像信息,我们的系统还拥有实验室信息和临床数据,以辅助整个治疗。
Q:你认为汇医慧影的产品在未来会有什么变化?
A:未来,我们不仅会关注医学图像,还会研究一些图像对诊断至关重要的特定疾病,诸如动脉疾病和癌症等,对疾病诊断进行更多全周期的治疗辅助。这是我们公司未来的研究方向。
目前,我们已经有四种产品用于放射科,另外两种产品用于单一疾病的全周期治疗。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我认为产品数量可能会增加一倍,因为我们已经研发了一些单一疾病治疗的产品原型,2019年的主要目标是将它们商业化。未来我们将重点关注两个领域:血管疾病和癌症,癌症包括乳腺癌,肺癌和肝癌。
Q:你认为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A:挑战在于,我们开展的工作越多,产品也就越多样化,同时部门和流程也就会更加复杂。研发医疗人工智能设备和软件的周期比其他人工智能产品要长得多。
Q:展望未来,您认为医疗AI领域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A:我认为主要趋势是人工智能技术将变得“无处不在”,不仅用于决策,还用于创建数据、重建图像和恢复信号等。此外,一切都将变得更加数字化和定量化。在此之前,医疗诊断常以经验为基础,如果你去不同的医院见不同的医生,他们给出的建议往往不同。这就是因为他们的诊断主要基于经验。
Q:最近Waymo首席执行官表示,无人驾驶车的普及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这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将一些人工智能技术投入产品和商业化的难度。对医疗AI行业而言你有同感吗?
A:也许没有几十年那么长,但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甚至更多。我总是告诉我的团队,在这个行业中,最重要的事情是谁存活得更久。谁能发展五年以上,谁就会是未来的赢家。
翻译:王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