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胖子机器人邓小白:以深圳速度建起硅谷式创业公司,促进物流智能化

lanpangzi

中国深圳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公司“蓝胖子机器人”(Dorabot)的创始人邓小白,想要以深圳速度建起一个硅谷式的创业公司,实现整个物流过程的智能化。邓小白十几岁时在EMS邮政公司做分拣员的实习经历,让他一直思考:如何才能解决包裹分拣中诸多繁复的设计问题,让机器去完成这些枯燥重复的工作。

如今,邓小白已是一位三十岁的企业家,领导着一个在深圳郊区办公的团队,远程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十位机器人专家一起研究物流智能化的问题。这蓝胖子机器人办公室的一角,一个机械臂正在接受“训练”,尝试识别传送带上的包裹标签,然后拿起包裹放到不同的分类装箱中。

为了节约任务成本、提高效率,蓝胖子机器人使用的是日本安川电气(Yaskawa)制造的机械臂,还在机器上安装了相机和自主制造的抓起器。同时,蓝胖子机器人建起后端系统,使机械臂可以通过图像识别阅读标签,根据物品形状和材料,迅速找到最好的拿起方式,然后把它们放在正确的容器中。

“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如此迅速,得益于2010年左右深度学习领域的巨大突破。这帮助计算机视觉、面部识别等诸多技术更进一步,也促成了其他领域应用的开发。”邓小白在蓝胖子机器人深圳总部接受中金投X采访时说道,“如果我们能从物流业获取足够多的数据(通过运用图像识别技术),也许就可以显著提升‘优化’水平。”

用一个例子来解释“优化”。蓝胖子机器人目前为全球家具公司提供服务,让它们更合理地将产品摆放在集装箱中,以方便运输。在此之前,这些家具公司需要花费很多功夫来培训人力,只有熟练工才知道如何节省空间和材料。现在有了云计算系统、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摆放的最佳方案只需几秒就可以生成,工人们只需按照系统方案进行操作即可。

截至目前,蓝胖子机器人的大部分的产品还处于研发阶段,只有小部分被运用到了实践中。但邓小白选择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物流行业的时机把握,可谓绝妙。

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和京东,及其主要快递公司都在积极推动智能物流。今年的“双十一”购物节,心怡科技(ALOG Technology)作为一个阿里巴巴旗下天猫商超的核心仓储服务提供商,与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独角兽公司创世科技(Megvii Technology)、艾瑞思机器人(Ares Robot)合作,在一天的购物狂欢中处理了13.5亿个订单。

根据创世科技公众号发布的数据,500个装载机器人连续工作了五个日夜(除去充电的时间),处理完成了150万件商品。创世科技在今年早些时候收购了物流机器人公司艾瑞思机器人,并未透露成交金额。

然而,在邓小白的计划中,物流部分自动化还远远不够。Kiva Systems,也就是现在的亚马逊机器人项目Amazon Robotics,就是一个非常典型、且在世界上得到广泛应用的物流自动化处理系统。(Kiva Systems于2012年被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收购。)阿里巴巴的菜鸟仓库就在使用诸多类似的机器人——主要是一些中国公司效仿Kiva Systems制作的物流自动化机器人,它们可以自动在仓库内移动货物,不再需要工人来回走动,拿放货物。

邓小白在采访中表示:“自动化和机器人/人工智能之间的区别,是前者并不能‘思考’或‘学习’。自动化或许还在一个较低的层次,是公司在使用更智能的机器人或者人工智能之前的解决方案。”

在某种程度上,邓小白设想的是一个更加“理想化”的系统,可以进一步榨取现有系统的可能性,以提高效率,即便目前的这些系统已经减少了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力。以心怡科技为例,其智能物流解决方案就包括拥有庞大网络的传送带和可供即时扫描的条形码,产品在机器人的帮助下可以方便快捷地运送到仓库和调度中心,全程只需要很少的工作人员。

尽管如此,邓小白还是认为整个过程可以完全由机器完成。这样一来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这种技术一旦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将为西方物流公司节约大量的成本。而在中国,虽然人力成本很低,机器人作业的效益并没有那么吸引人,但是仍旧比人力更划算。这也是为什么蓝胖子机器人目前主要面向国际客户。

邓小白估计,在未来5至7年,中国物流行业使用自动化辅助,或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科技的比例将从目前的4%提高到70%。根据ReportLinker的研究,2018年,中国自动化物流设备市场将同比增长26%,预计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约合144.2亿美元)。

由于这个行业背后巨大的增长潜力,许多公司都致力于为智能物流提供技术解决方案。人脸识别平台Face++的运营商创世科技,当初就是为此购买了艾瑞思机器人。更不用说菜鸟自己的很多物流合作伙伴,以及参与其中的初创公司极智嘉(Geek+)和快仓(Quicktron)。

蓝胖子机器人在云峰基金(Yunfeng Capital)、创新工场(Sinovation Ventures)和金浦产业投资(GP Capital)的支持下,将以“中国速度”不断发展。与此同时,它也将保持硅谷真正引以为豪的精神:用创新解决问题。

下面是采访的完整内容。您可以在iTunes商店免费订阅China Money Podcast,或订阅我们的每周时事通讯。(访谈内容经过编辑)

Q: 您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蓝胖子机器人吗?

A:我们致力于将人工智能机器人应用在物流业中,同时也研究如何将计算机视觉和物体移动技术,运用到类似于制造业和零售业等其他行业中。

Q: 您如何看待和估计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过去几年的发展?

A: 过去三年中,机械行业或者说整个自动化行业在中国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国外品牌生产的机械臂,包括日本安川电气、ABB和KUKA等,销量基本上都是每年翻一番。但这些大多是硬件制造公司,而不像很多美国的初创公司一样专注于软件开发。

但是我们所说的“机器大脑”,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人们正在建起机器人系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将它们应用在基于机械臂和传感器的硬件平台。这也是我们的发展重点。

Q: 本地新兴的初创企业和国外知名品牌的关系是怎么样?

A:不仅仅在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占据机械臂行业主导地位的四大巨头仍然是日本安川电气、Fanuc、ABB和KUKA。很多中国企业试图在这个领域追赶发达国家,它们进口关键组件,在本地生产出价格更便宜的机械臂,运用在不需要日本、德国等国家生产的机械臂那么高精度的产品上,需要的时候再用日产德产。可以说中国的机械臂产业正在崛起,但是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

然而,机器人的软件情况有所不同。有些人说:“如果中国生产不了(最好的)硬件,我们可以制造(最好的)软件。”就好比我们的手,虽然没有机械臂抓取物体那么高的精确度,但还是可以比机器更好地拿东西。从另一方面来说,即使机械臂有很高的精确度,却不能执行我们人手能做的一些工作。因此,未来可能会有其他突破性的软件来提高硬件的灵活性。

Q:蓝胖子机器人关注软件吗?

A:关注,不过我们公司目前主要是购买现成的元件,用以构建硬件的操作系统。但我们自己也需要做一些抓紧器。因此目前我们正在与API建立一个线性系统,以确保我们的硬件可以执行某些功能。

拿计算机行业来做一个对比,联想就像硬件提供商的四大巨头。微软是软件提供商,许多软件开发人员开发不同的应用程序在Windows系统。我们就像微软和Windows系统内应用程序的开发者,专门开发针对机器人行业的应用程序,目前是从物流业开始的。

机器人和AI行业的发展能如此迅速,得益于2010年左右深度学习领域的巨大突破,帮助计算机视觉,面部识别等诸多技术更进一步,也促成了其他领域应用的开发。

另一个动力当然是劳动力的短缺和对自动化不断上升的需求。现在的年轻人不愿做重复性的排序和移动包裹工作。因此物流业对自动化解决方案的需求非常强。

A:选择智能物流领域真的非常明智,随着中国电子商务数量的激增,去年的快递包裹超过400亿件。作为蓝胖子机器人的领导者,你怎么看?

A:我之所以选择了物流这个行业,是因为年轻的时候,我的父亲让我去EMS实习。在那里工作,我觉得其实很多东西都可以“自动化”。从那以后,我总是琢磨着如何使整个物流过程完全自动化,从刚出库到进入仓库的最后一公分。

今年,阿里巴巴“双十一”购物节一天的成交量就是13.5亿个包裹。如果完全用人力分拣的话,显然太多了。我们要做的,就是使整个过程更高效,同时降低企业物流和电子商务的成本。

在国际市场,我们正在与其他物流公司合作,试图运用机器人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来优化整个过程。在中国,我们在与物流和电子商务的公司开展了进一步的合作,从分拣到装卸的每一个步骤。

Q:你们的系统可以为物流公司系统节省多少钱?效率可以改进多少?

A:物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数学,你可以列一些方程来计算需要的成本。比如,在机械臂的协助下,我们的分类系统每小时可以完成700到1200件(PPH)。这可以达到勤奋的熟练工的速度。当然,我们的机器不需要去卫生间,也不需要保险,可以24小时、一周七天连续作业。

如果这些系统能够应用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等劳动力成本普遍比中国高五到十倍的发达国家,节约下来的的人力成本是惊人的。

我们想要提供的是从卸货,多主体协作的排序,移动包裹到装入集装箱的整体解决方案。不过在此基础上,系统仍有巨大的优化潜力。我们可以捕获所有包裹的数据,在这个过程中即时优化,然后将数据输送到云端。

举个例子,蓝胖子机器人正在帮助一些全球家具公司优化它们的集装箱运输。在此之前,需要花费很多功夫来培训人力,只有熟练的工人才知道如何节省空间和材料。现在有了云计算系统、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最佳方案只需几秒就可以生成,工人们只需操作系统即可。

Q:中国物流业自动化的比例大概是多少?对于未来使用的比例你怎么看?

A:目前在中国,自动化的程度还非常低,可能低于4%。人们只是考虑他们是否应该安装自动化系统,利用更多机器人,或者使用更多人工智能元素使产品更智能化。

选择自动化并不是一件易事,要求有稳固的基础,价格也很昂贵。公司运用自动化需要建起大量的基础设施,而但机器人还在开发阶段,并没有那么固定的要求,更容易安装,也更有潜力优化。

过去,物流行业在中国从未经历过数字化,人们忙着争夺市场份额,没有时间专注于创新。在美国,70%以上的物流都是自动化的。他们正从3.5到4.5甚至5.0时代,但中国是直接从0到4.5。

Q:那你认为未来五到十年内,物流业自动化或智能化的比例能达到多少?

A:我认为这样的转变是带有侵略性的。自动化和机器人、人工智能之间的区别是前者并没有“思考”或“学习”。自动化或许还在一个较低的层次,是公司在使用更智能的机器人或人工智能之前的解决方案。

Q:中国的物流业还需要多少年可以实现70%自动化或机器人化?

A:我估计大约还需要五或七年,在中国一切都日新月异。是物流巨头会进一步更新换代,也会将新技术运用在新的领域。以菜鸟为例,他们就打算用五千人建起一个高效的网络。

一些公司甚至会达到100%自动化。这是非常可能的,未来科技公司的一个小团队就能够处理数十亿的包裹。

Q:你认为中国该如何赶上这个领域的领导者?

A:中国人和国企适应新技术非常快,一个新的应用只需要几个月就能被广泛应用。所以很多公司对于大规模推广都有一套成熟的策略。

但是在工业领域和原始技术创新领域,实际上速度并没有这么快。创新是需要时间的,你不能说我花十倍的钱,就完成美国之前十年的工作。钱并不能弥补差距。

翻译:王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