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9月进出口出现反弹,显示中国经济外部环境逐渐改善,但内需仍然疲弱。年内人民币很难现趋势性升值,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末将徘徊在6.2,瑞银集团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在一份报告中预测到。
受益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美国经济稳步复苏,加工贸易出口强劲增长,推动中国9月出口同比增速从8月的9.4%加快至15.3%。加工贸易进口也相应反弹、推动整体进口恢复了7%的同比正增长。
然而,一般贸易进口、从大宗商品生产国的进口、一些原材料和大宗商品进口持续下跌,表明内需仍然疲弱。
不过,出口同比强劲增长背后的主要推手似乎是去年同期的低基数,而经季调后的环比增速则相对乏力。低基数不仅推动加工贸易出口同比增速从上月的1.6%跃升至14%,也帮助对香港、台湾和韩国出口从上月同比下跌0.8%转为同比大增29.1%。
相比之下,一般贸易同比增速则稳定在16.1%。与此对应,对G3经济体和东盟国家的出口分别保持了9.3%和13.8%的平稳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9月贵金属出口激增;金额同比暴增687%,出口量也同比飙升127%,拉动整体出口增速5个百分点。考虑到9月对香港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也同时强劲反弹,且推算出的贵金属出口价格大涨、与国际金价疲弱形成反差,贵金属出口数据的真实性存疑,该报告表示。
由于过去几个月对香港、台湾和韩国的出口受基数波动的影响较大,瑞银认为对G3经济体的出口应能更好地反映中国出口的内在真实势头。对G3的出口在9月同比增长9.3%,三季度同比增长10.5%。支撑这一稳健增速的是美国经济稳步复苏,美国经济的良好势头抵消了欧元区增长停滞、日本经济乏力。
展望未来,只要美国经济不出现大波折,全球经济有望继续温和复苏、尽管各经济体表现可能参差不齐。这一背景下,中国外需有望保持大体平稳,瑞银预计2014全年出口增长5.5%、2015年增长8.5%。
与出口类似,加工贸易进口同比增速从8月的4.5%强劲反弹至21.6%,是推动进口复苏的主要因素。然而,一般贸易进口连续三个月下跌。相应地,虽然9月从东盟国家及香港、台湾和韩国的进口显著反弹,从G3经济体的进口也有所加快,但从大宗商品生产国的进口仍然疲弱,其中从澳大利亚的进口同比下跌3.6%、从巴西的进口同比再跌8%。
与此对应,虽然加工贸易相关的集成电路进口同比增速从8%显著加快至18%、液晶显示板进口同比增速也从14%升至20%,但大宗商品和投资品进口表现不一,铜材、铜矿和原油进口量同比增速放缓,煤炭进口量跌幅收窄,而钢材、机床和铁矿石进口量则有所回升。
这其中,铁矿石和煤炭进口量好转可能受到了价格下滑的推动。此外,飞机进口量飙升可能主要反映了产品结构变化的一次性因素。类似地,去年同期基数较高也暂时性地压低了汽车和原油进口同比增速。
总体来看,一般贸易进口、从大宗商品生产国的进口、部分原材料和大宗商品进口持续下滑,表明中国内需依然疲弱,汪涛写到。展望未来,随着房地产持续下滑给抑重工业带来越来越大的拖累,内需将进一步疲弱。瑞银预计明年一般贸易进口仍然乏力,不过出口稳健增长可以支撑加工贸易进口。2014年进口同比预计将增长1%、2015年增长6%。
鉴于出口增速继续快于进口,9月外贸顺差仍高达310亿美元。三季度外贸顺差合计达1280亿美元、同比增长111%。巨额外贸顺差抵消了疲弱的资本账户外汇流入,帮助支撑了人民币汇率。
事实上,过去四个月中,每当海关总署公布了较高的外贸顺差(300亿美元以上),央行就会相应地推动人民币中间价显著升值。但瑞银认为这一操作不会成为定式。
由于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持续升值,人民币对主要贸易伙伴一篮子货币的有效汇率也在相应升值。人民币有效汇率的持续升值终将削弱中国出口竞争力,而中国目前在相当程度上依赖出口缓冲房地产活动下滑对内需的拖累、并支持就业。
此外,导致外贸顺差大幅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国内房地产市场下滑造成的进口萎缩,而非中国出口竞争力增强。因此,瑞银预计人民币年内难现趋势性升值,并维持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末徘徊在6.2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