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为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
中国五月CPI同比涨幅受基数影响大幅反弹,环比涨幅仍然温和,PPI通缩持续。前瞻地看,猪肉价格上涨和国际粮食价格的上涨会推升中国CPI涨幅短期上升,但决定”猪周期”和中国食品价格长期走势的更重要因素是货币增速和总需求扩张力度。在货币增速小幅回升、总需求扩张仍弱的态势下,预计下半年CPI通胀温和回升,PPI难以走出通缩。
五月中国经济增长有所企稳,外需呈现复苏迹象,消费稳步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在近期政策支持下大幅反弹。但是,房地产销售和投资依旧疲弱,并拖累制造业投资和进口。预计下半年房地产投资继续下行的可能性大。虽然经济环比增速在政策放松的支持下将继续改善,但同比增速受去年基数影响仍将小幅下滑。
政策将延续目前的定向宽松走势。货币条件在近期定向宽松政策下有所改善,预计银行间利率将维持低位。人民币汇率近期走强,一方面反映经济增长企稳和贸易顺差扩大的基本面,另一方面也反映央行减少干预加大人民币汇率双边波动的意图。短期内政策全面放松可能性不大,但定向宽松措施会继续实施。
国际上看,今年初美国开始食品通胀出现趋势性上涨,加剧了市场对美国通胀可能较快上升的担忧。食品价格上涨与天气、灾害、疫病等临时性因素直接相关。随着这些因素影响的逐渐消除,食品通胀将回归历史正常范围。但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需继续观察。
食品价格持续上涨将对低收入居民消费产生冲击,但居民收入继续增长、福利与通胀挂钩会缓解其负面影响。不仅如此,受消费者信心回升、财富效应显现、去杠杆结束等支持,整体居民消费复苏的趋势难以因此而逆转。
美联储不会因为短期食品价格上涨而提前加息,除非食品通胀上行将长期持续且影响到整体价格水平。美国消费价格更多取决于需求,温和的需求预示着物价难以持续快速上涨。目前美国核心通胀较低、美联储预期的通胀回升轨迹仍温和,近期多位美联储官员表态支持容忍通胀高于目标水平。我们维持美联储明年中才开始首次加息的基准预测。
(本文经过文字编辑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