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涛:没必要寄望全面降准

UBS

中国央行刚刚公布了新一轮定向降准措施,但市场仍在期盼央行全面降准,以放松信贷条件、扭转实体经济下行的局面。但这样的期待是一个误区,因为存款准备金率并非信贷扩张唯一的或者主要的制约因素,而信贷也并非当前中国实体经济困境的主要症结,因此不应该过分期待全面降准能提高信贷增速或者对实体经济活动产生持续的影响,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在一份报告中写道。

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各国都依赖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主要作用,中国也不例外。随着经济增速下滑,最近市场对于更大程度地放松货币信贷政策的呼声越来越大。虽然最近中国人民银行已两次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为农村和小微企业提供流动性,但许多分析师和经济学家仍期盼中国央行通过全面降准来更明确、更有力地放松货币政策以遏制经济下滑势头。

尽管表示不应过分期待全面降准的功效,汪涛认为中国确实应该降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平均为19.5%,大型国有银行为20%。因为法定准备金获得的收益率仅为1.62%、低于市场利率,这本质上是对银行的赋税,会扭曲银行的行为模式,促使银行依靠理财产品和同业存款来扩大资金来源、支撑信贷扩张。

另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还可以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不过逆回购和再贷款也可以做到这一点。事实上,央行最近几个月已经通过后两种措施放松流动性,因此银行间市场利率降至了2013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私人部门的边际借贷成本同样有所下降。当然,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可以更”长久”地释放流动性,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引导银行用这些新增流动性进行更长期限的配置。

但汪涛表示降准并不能显著放松中国的信贷条件,因为这并非信贷扩张唯一的、甚至不是主要的制约因素。除了存款准备金率之外,银行贷款还面临其他约束,如贷款额度、贷存比及资本充足率等监管指标,以及限制对特定领域放贷的行业信贷政策。即便全面降准,如果信贷额度没有提高、贷存比限制或对特定行业放贷的管控没有放松,那么许多银行仍无法加大信贷投放规模。

瑞银指出,正是为了逃避上述种种管控和监管制约,许多银行积极发展影子银行信贷,将贷款和类贷款隐藏在表外或同业科目中。这些制约也是为何近几个月持续宽松的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并未传导至实体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近几个月,决策层收紧了对信托、同业业务、非标债权等影子银行活动的监管,贷款以外的信贷增速因此放缓。不过,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宽松、利率保持低位使最近几个月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扩大。但银行同时也在将一部分影子银行信贷转移到表内,而可能对其他信贷需求产生了挤出效应。因此,瑞银认为如果决策层希望通过提高信贷增速来抵消影子银行信贷放缓的影响,就应当提高贷款额度、放松存贷比等约束。

那些希望降准能刺激经济增长的想法不仅高估了降准对于推动信贷增长的作用,也高估了货币政策对于拉动实体经济的作用。首先,中国整体杠杆率,即信贷占GDP的比重,已经不断迅速上升。其次,小微企业和私营企业遇到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并不是因为整体信贷条件不够宽松,而是因为其信贷需求往往被国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相关项目挤出。最后,企业部门面临的最大问题并非信贷供给不足,而是缺乏投资意愿或投资渠道。

瑞银表示中国实体经济当前的困境并非信贷供给不足,货币和信贷政策已经被充分使用、其边际效力正在递减。中国政府应当对结构性改革和实体经济转型承担更大的重任,而减少对货币政策的过度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