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京津冀一体化,不如建设超大北京

UBS

本文作者为瑞银证券H股策略分析师陆文杰

2014年2月底,习近平主席提出环京津冀地区进行一体化协同发展的要求,各种区域一体化的设想也随之浮现。把北京和天津一些不太重要的产业和部分人口迁移到河北,意在减轻超大城市环境、交通和生活成本压力。举例而言,河北的人均GDP和劳动力成本大约比北京和天津低40% ,土地成本的差距更大。然而,上述进程尚待时日。从瑞银证券最近的实地调查中发现,未来1到2年内京津冀一体化出现重大进展仍具挑战。

首先,我们发现河北的人力资源不足是制约产业转移的一大障碍。瑞银证券研究团队拜访的一些北京企业指出,甚至对制造业而言,企业经常也承担财会、采购、市场营销和政府关系等大量的管理和行政职能。这些工作对工作经验和教育背景的要求很高。即便企业愿意从北京搬迁至河北,他们也很难留住所有员工。全世界范围内,超大城市都具有汇聚人才的优势。因为超大城市中人与人之间交流想法更为便利,有助于知识的传递和创新,也有利将好的想法迅速转化为商机。

目前河北与北京和天津在人力资源方面的差距非常大,短期内不太可能明显缩小差距。统计局2012年抽样调查的结果是,北京约有35%的居民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天津约为21%,河北仅为5%。此外,全国211重点大学中,26所位于北京,而河北仅有1所。考虑到服务业已经占北京GDP的77%,从北京向外转移的产业,由于人力资源的落差,向附近河北的较小城市转移的空间有限,反而更容易流向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人力资源更为丰富的地区。

其次,瑞银证券拜访的一些专家学者指出,北京完全可以在境内通过优化资源解决污染、交通和其它的超大城市问题。

仅计算城区人口和面积,北京的人口密度只有香港的五分之一,为新加坡和首尔的一半,也低于深圳和上海的水平。而其它超大城市由于拥有更好的城市管理和进行了更合理的城市规划,得以享受到比北京好得多的空气质量、交通和生活舒适性。

北京城市规模非常大,但其政治、经济和公共服务资源大多集中在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方圆10公里的范围内(大致为四环以内)。距离市中心10-20公里的环线内还有大量空间,而此区域内商业和社会服务资源则分布稀疏。

比如,北京有大约50家三甲医院,但其中大约五分之四都位于四环范围内。病人去医院看病经常在路上要花1个多小时,大医院附近停车难也是常见问题。与其将这些医疗资源迁移到河北,不如考虑在四环到六环的京郊地区开设分院,或许对服务患者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且行政上也更具可行性。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也是减轻北京超大城市病的另一有效解决方案。北京和上海的人口及城区面积都差不多,但截至2013年底上​​海的地铁运营里程比北京长20%。北京计划到2020年将地铁运营里程延长40%,这有望明显改善目前极为糟糕的交通状况。

总之,我们预计不会由于京津冀一体化出现北京和天津人口大量外迁至河北的情况。从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而言,寄望河北地区基建投资以及建材需求出现大幅上升,可能幷不切实际。相反,过去几年由于房地产市场繁荣,京津地区开发商们蜂拥建造新房,而附属的市政建设尤有不足。瑞银证券研究认为超大城市对地下水管道、污水处理设施和保障房的投资需求仍然很大,相关行业和公司将在”以人为本,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城市建设理念下受益。

(本文经过文字编辑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