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特律的衰落将被中国拯救?

Alberto Forchielle

本文作者是中欧私募股权公司曼达林基金的创始人傅格礼(Alberto Forchielli)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通用汽车丧失了汽车行业的龙头地位。这家美国公司的排名被丰田汽车超越并保持至今。

随后一年,经济危机势头正猛,美国丧失了另一项殊荣: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大约年销量1,800万辆。汽车行业的”宝座”易手。底特律传奇似乎已成为历史。亨利·福特的T型车、装配线、批量生产及提升司乘人员的自由度似乎将成为学者们的记忆。

汽车行业雇佣着数百万人,支撑着美国梦。这些数据证实并突出了中国正在超越美国。如果今年前三个月的业绩被证实,中国的销售量应达到2,000万,进口量为50万辆。2013年,美国的汽车销售量仅为1,560万辆,进口占较大份额。

这些趋势透露了某些连带现象。除了美国的工业复苏,以及政府的有效干预,中国的经济活力显露出重要的矛盾。相比国内汽车制造商,汽车市场的繁荣使得外国汽车,而非国内制造商,获得特权,特别是那些和当地合作伙伴在中国境内制造的汽车公司。2013年,中国国内汽车制造商的市场份额从31%降至27%。

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巧合是,成立合资企业的中国公司远比私营或独立中国公司更加成功。前者在营业额方面获得优势。按照法律规定,中国公司必须持有合资企业至少50%的股权。该项规定倾向于忽视研究和创新,利用外国合伙人资源的大型国有企业。

多年来,他们取得了无可匹敌的成功,在中国的销售量始终超过本土市场。中国的巨额收益使其弥补了工业国家的亏损。尤其是合资企业生产的高端汽车在中国几乎没有竞争对手。人们普遍认为国产汽车的质量和安全性较差,外型不够新颖,总之,不能成为地位的象征。

相比进口,中国出口呈现下降趋势,主要是奢华轿车和SUV。中国在数量上领先,但技术上仍然落后。市场不断增长,但没有质的改善。中国缺少自主车型;生产变革遥遥无期,工艺缺陷显而易见。

大型国有企业与小型独立生产商之间的鲜明对比无法创造预期的竞争。中国经济促增长所需资金充裕。近期,东风收购了标致的14%股权便是证明。

无论如何,中国汽车保有量仍未饱和,但却无能力管理和汲取国际经验。多年来,中国汽车行业没能创造出可圈可点的自主车型;销售额不断提高,但没有可供效仿的成功案例。

虽然从经济收益角度,美国底特律失去了优势,但整个行业的历史和遗产将使密歇根的这座大都市长期受益。

(本文经过文字编辑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