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同转型,其冲击意义何在?

Marios Maratheftis

本文作者是渣打银行全球宏观研究主管Marios Maratheftis

全球经济增长正在恢复,但世界经济的主要构成部分正在经历形式各异的转型。首先是美国,当前美联储正处于开始终止量化宽松(QE)的节点。而中国经济也正经历再平衡,私人消费和 服务业日益成为重要的经济活动推动力。欧元区的经济增长正在改善,但基本面的挑战仍然存在。

今年政治局势将得到更多关注,全世界将迎来近50场选举,政权更迭仍是中东的一大 主题。埃及有了更加清晰的政治路线图无疑具有积极意义,尽管其国内的势力割据依然存在。同时,叙利亚的伤口依然未愈。

那么这些转型的冲击意义是什么呢?

首先,今年美国量化宽松终结与2015年开始的加息应会致使全球流动性状况收紧。我们曾估算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美联储每实施10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将会使全球流动性增加约244亿美元。

尽管市场为量化宽松终结作了充分准备,市场波动仍可能增加。量化宽松的主要作用或许在于其锚定了长期利率。美联储开始实施量化宽松时,加息预期推迟到未来。没 有量化宽松的情况下,前瞻指引不能提供相同的维持政策利率在较低水平的允诺,尤其是如果通胀开始缓慢回升。

资产市场已习惯并耽于美国的低收益率。十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自2010年春以来一直低于3.5%,我们预计到今年年底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将达到3.5%。当前的市场行为并未体现出这一变化。

中国经济转型和再平衡或许是未来震荡和风险的主要来源。今年随着中国着手解决多 个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并化解道德风险问题,信贷状况将保持紧张。现金流状况欠佳、过度杠杆化的实体面临的压力将会加大。因此,随着中国经济转型获得动力,破产现象的增加或许并不令人意外。

但是,中国能够加以应对,并且这些问题需要放在特定背景下审视。中国的影子银行 体系规模约为GDP的15%,杠杆程度低,未经过证券化。非银行金融中介出现违约个案不太可能引发如2008年美国那样的连锁反应。

如果名义增长率(实际通胀率加通胀)保持在10%左右,中国能够吸收震荡。决策部门将在改革转型和充分的增长速度之间保持平衡。我们预计今年政策会有一定程度的缓和以保证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转型和再平衡对于确保较长期内的可持续性是必要的,中国选择承受短痛是恰当的选择,但同时保持实际增长率在 7%以上,中国又是务实的。中国的决策者历来 奉行摸着石头过河,这一次应该也没有什么不同。

2013年,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对美联储政策变化显示出脆弱性。转型主题也即意味着 预期增长加快的同时,风险也会上升。但同样需要指出,去年以来部分新兴经济体作 出了显著的调整,尽管部分薄弱环节依然存在,不过新兴经济体的应对能力应好于2013年。

总而言之,今年将会是多个国家同时发生转型的一年。我们预期全球经济增长将会加快,同时波动和风险也会上升。美国(货币状况正在收紧)和中国(决议推动经济再平衡)经济的发展对全球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当前隐含波动率很低表明市场尚未对此作好充分准备。

尽管存在风险,我们不应将波动和转型误认为危机。在持续变幻的全球经济环境中,新兴市场的应对能力得以提高,中国有实力和能力确保经济实现软着陆。

(本文经过文字编辑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