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税改革可能采取的具体措施

本文作者为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

我们预计财税体制改革将构成十八届三中全会经济改革方案的重点之一。本文探讨财税改革的主要方向和近期可能出台的具体措施。

从效率角度看,发达国家的经验显示对不动产征税造成的经济扭曲影响最小,而我国税收过多依靠对生产、流通环节课税的间接税。间接税占我国总体税收约70%,其他大部分国家在30-40%。尤其是增值税有25%归地方,是导致地方政府追求投资和产能过剩的原因之一。

从公平角度看,间接税占比过高,直接税尤其是财产税占比过低,导致低收入群体的税率比高收入群体高,加上社会保障支出偏低,使得财税体制欠缺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

地方政府在我国财税体制中扮演着重要而特殊的角色,其面对的预算软约束、融资平台和土地财政等问题对地方财政的可持续性构成威胁,也加剧了上述的效率和公平问题。调节收入分配功能的欠缺,加上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削弱了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作用,增加了货币政策逆周期操作的负担。

针对上述问题,财税体制改革的方向明确:

1)调整政府收支结构,降低流转税,提高财产税,提高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支出;

2)规范地方政府的财税功能。

后者涉及政府职能转换、预算体制改革以及中央和地方分税制的完善,预计需要几年的改革过程。短期内可能推出的措施包括中央政府收回部分事权,承担更多的医疗、教育、社保等公共服务支出,以及融资结构调整,适度扩大地方政府发债的规模。

税收结构调整方面,短期可能推出的措施包括扩大营改增、推广房产税试点、推进资源税改革。营改增的减税效应将随着适用行业的增加和时间的推移而渐进地显现。

由于存在较大争议和征管难度,预计推广房产税短期内仍将针对增量住房。中长期来讲,房产税可能在全国推广并扩大到存量征税,引进其他形式的财产税比如遗产税的可能性大。

上述财税改革对宏观经济将产生三方面影响。

第一,增加直接税,降低间接税,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消费,降低储蓄和投资,进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第二,地方政府财税行为的逐步规范将减轻对民营企业和实体经济的挤压,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第三,财政自动稳定器功能增加,可减轻宏观政策逆周期操作的负担,降低政策失误的影响,进而减少宏观经济大起大落的风险。

(本文经过文字编辑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