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ip Tye: 香港作为亚洲对冲基金中心的地位将加强

Philip Tye

本期中国金融播客的嘉宾是另类投资管理协会(AIMA)香港分会主席Philip Tye。他与主持人向冀讨论了香港政府如何留住和吸引对冲基金,亚洲对冲基金为何没有如同其它地区一样强劲反弹,以及小规模的亚洲对冲基金应该怎样才能吸引并留住投资者。

请在音频播客中收听完整的采访内容,并在iTunes商店内Podcast栏目搜索并订阅本节目。以下为采访摘录。

问:目前大陆正在规划的有哪些监管变革能吸引国外对冲基金来中国?

答: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的最新修改使私募基金能够不通过信托公司而自己注册。这实质上允许更多监管下基金在中国的经营。

此外,在上海的某些司法管辖区,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计划首次允许外国战略基金经理来大陆筹集资金并用于离岸战略。这对全球对冲基金来说是一个重大发展,因为它带来了全球的金融玩家。

但是,对冲基金行业要在中国发展,仍然需要很多变化,包括扩大和深化对冲基金策略所需的各种金融工具。

问:外国投资者投资中国A股时须缴付资本收益10%的预扣税,您认为这一点上会有什么变化吗?

答:大多数外国投资者都是通过某种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配额方式投资于中国国内市场。QFII代表政府收取资本收益10%的预扣税,我并没有听说这一点上会有任何变化。

问:在中国经营的外国对冲基金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答:我认为挑战并不只是外国对冲基金才有,国内基金也有。在中国,对冲基金行业仍处在早期发展阶段,监管方案没有完全到位,也没有足够的衍生工具来允许恰当对冲基金策略的实施。

但当然,中国作为一个值得投资的市场和长期资金的来源,确实将提供重要的机遇。

问:香港是亚洲最大的对冲基金中心,2012年上半年占有32%的亚洲资产。香港政府正在努力保持这种发展状态。目前,香港采取了哪些新的政策以吸引和留住对冲基金?

答: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建议香港当局更改公司法,允许开放投资公司这种大多数对冲基金使用的平台形式。我们也在游说香港政权从中国大陆开始,与亚洲其它国家之间达成对冲基金的互相承认。

在今年早些时候的香港财政预算案中,政府宣布将审核这两点变化,决定是否实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政策举措(在吸引和留住对冲基金方面)可能会非常有效。

问:香港的对冲基金严重依赖于美国和欧洲的投资者,他们的贡献超过了总资产的60%,而本地资金来源仅占8%。现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已经解除了广告禁令,您认为香港的对冲基金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答:从监管机构的角度来看,经理人受到其经营住所的管制。如果要在香港进行投资活动,就需要在这里获得基金经理的资格,而且必须遵守这里的各种规则、法规和行为守则。

但自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地的监管机构已经开始改进规则,而且其管辖地也开始延伸到传统地域之外。因此,香港的对冲基金开始受到SEC规则某种形式的监管。在香港,越来越多的经理人受到双重监管,以香港监管机构为主,同时如果他们的基金中有美国投资者,他们同时也会受到SEC规则的监管。

有关广告的规则适用于香港的对冲基金,但并不会带来多大影响。

问:亚洲对冲基金并未像其它地区一样反弹。亚洲的对冲基金资产总额仍然比2007年的峰值低28%,而全球资产在2012年增加了21%,创下2.3万亿美元的新高。这主要是因为亚洲基金的表现欠佳,过去五年中有三年Eurekahedge亚洲对冲基金的回报指数落后于全球平均数据,并且只有39%的亚洲对冲基金已经回到高水位线条款(high watermark)而得以收取基本管理费之外的额外费用。您认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答:我认为这不一定是因为基金的表现不佳。如果你看看2012年就会发现,亚洲对冲基金的表现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我认为这是因为投资者的构成在过去几年有了明显的改变。金融危机前,世界各地大部分对冲基金资产是通过基金中基金或私人银行等方式从高净值人士处获得。

现在,大部分都来自机构投资者,大约有30%来自养老基金。再加上亚洲对冲基金在国内没有巨大的天然资金来源,资金需要花较长时间才能转移到亚洲。此外,这些机构投资者更侧重于一些较大的市场,如北美和欧洲。

但我们也看到,转移到亚洲的资金越来越多,进入香港的经理人和资产有着显著的增长。

问:亚洲对冲基金面临的一个挑战是他们的基金规模大多相对较小。约有54%的亚洲对冲基金管理的资产少于5000万美元,2007年只有39%。您认为这些基金应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答:过去几年,在基金规模方面有了两极化。事实上,较大的机构确实有一定的资金规模要求。

通过一些轶闻我们也了解到一些机构投资者也承认有可能改变资本部署的计划。虽然可能会比较困难,但同时他们也意识到(如果不改)将错过一些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者们和基金经理们可能会达成某种折衷。最重要的是,所有的经理人都应该明白必须让自己的基金具有可投资性,这是最起码的。

关于Philip Tye:
Philip TyePhilip Tye是2012年至今另类投资管理协会(AIMA)香港分会主席。此前,他是香港多策略对冲基金DragonBack Capital的创始人之一。他也是PMA投资顾问公司前首席财务官,在此之前,他曾任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大宗经纪业务部门亚太区亚洲股票首席运营官以及战略项目组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