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Alberto Forchielli,曼达林基金的创始人。曼达林基金是一家聚焦于中欧跨境合作交易的私募股权基金。
上一届中国政府证明了他们在控制经济风险避免危机爆发方面的能力。中国的GDP继续以超出预期的速度增长,引起世界各地的羡慕。
中国经济放缓的预期现在看来非常有可能兑现。讨论下降多少个百分点相对而言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研究此次中国经济放缓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中国已成为全球商品和原材料的主要进口力量。运往北京途中的技术和原材料,以及更多有限存在的消费品,为原产国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相反,中国出口的减少会降低全球低成本商品的供应。在中国的跨国公司经营成本的增加会让其失去竞争地位。
而中国的经济放缓对其本身确是非常有利的。中国拥有2%的财政赤字、45%的债务/GDP比例以及25亿美元的对外金融净资产使其拥有更大的弹性。
在某些方面,中国的软着陆甚至可以被认为是非常利好的消息。经济政策倾向于消除经济不平衡,甚至不惜以牺牲增长率为代价。近期的经济数据表明,GDP收缩可能会强于预期,7.5%的年度目标将无法实现。
这对中国政府清除其改革阻力非常有用。事实上,在困扰中国30年成功模式的危机面前,这些阻力是不可避免的。
定于10月召开的下一届全体会议可能会成为一个历史性事件。然而,这些努力也可能白费。货币限制带来的可能不是改善,而是信心的螺旋式下降,这会导致GDP跌到4.5%,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水平。
这对中国而言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对不可逆转的全球化进程中的工业化国家而言,则比什么都重要。
(本文被文字编辑修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