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武:中国三年内可能爆发财政危机

陈志武


(请点击这里观看有中文字幕的视频版本)

本期中国金融播客的嘉宾是陈志武,美国耶鲁大学的金融学教授。陈志武教授与中国金融播客主持人,向冀,讨论了为什么他对中国长期经济前景持悲观态度,为什么他对今年地缘政治风险对经济的影响感到担忧,以及他为何认为中国三年内可能爆发一场财政危机,并进而可能引发经济危机。

请观看简短版的视频节目,收听完整的音频采访,或者阅读下面的文字采访摘要。

问:包括您在内的经济学家们普遍看好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那么有哪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潜在障碍可能会给经济增长带来不利?

答:我认为无论2013年国内经济有哪些挑战,中国政府都能够使用政策工具,或必要时通过加快基础设施投资来暂时应对。但是,不管他们为了短期利益采取哪种措施,一段时间后都将带来难以克服的结构性问题。

2013年,地缘政治的风险可能会让人大跌眼镜,尤其是日本和中国备受争议的岛屿问题。这类敏感的地缘政治因素往往被金融市场参与者所低估。所以我个人会较为关心并担忧这类问题对经济的影响。

问:从更长远前景来看,“新常态”(New Normal)的观念,即持续低增长和高失业率,已经被美国学界所接受。您认为中国在未来十年会进入自己的“新常态”吗?

答:我认为对中国来说,从“旧常态”,也就是每年超过8%或9%的高增长,转变为低增长的“新常态”的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中国想要在未来20年保持每年6%或7%的速度增长,必须进行重大改革。但是除非发生一些危机,使中国根深蒂固的利益集团牺牲他们的既得利益,否则我不认为这些改革是现实可行的。

问:您认为是什么样的危机呢?

答:首先是经济危机。只要目前的增长能够保持,政府将继续走这条路,甚至不惜牺牲长期的结构性平衡。当增长最终放缓时,企业贷款和地方政府贷款将成为银行的一个问题。但是只要中央和地方的政府财政是健康的,银行的问题就不会成为国家的重大危机。所以财政危机通常需要两年或三年的时间才会出现,并造成社会动荡和失业。

这也是为什么如果房地产市场今年不能得到适当放松,地方政府将面临更多的财政挑战。但我不认为地方政府会在今年崩溃,在危机出现之前,他们还能支撑一到两年的时间。

问:从外国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您认为哪些资产类别和行业的投资机会最有吸引力?H股市场吗?或者,现在已经到了A股市场抄底的时间?

答:在过去的20到30年,对外国投资者最好的投资策略是投资那些在中国获得大部分收入和利润的国外跨国公司。将这些公司的股票和H股,特别是A股的股票对比,你会发现他们的表现要好得多。这一策略将继续奏效。

如果你真的要投资中国股市,今年A股市场的股票可能会好于海外上市的中国股票。A股市场的价格已经低迷了好几年,即使过去几个月有8%至10%的反弹,估值仍然偏低。

问:外国投资者只能通过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计划投资A股市场,这个计划最近已经显著放宽而且将来会更加开放。但就中国股市的内部运作而言,您认为应该实施哪些迫切的改革来改善其自身健康?

答:我曾写过论文指出,中国股市是看中国是否建造了稳固且现代化的体制基础设施的试验场。看看中国的法律你就会发现,共产党的职责和权限从未在任何地方明确列出。当你讲到中国股市,共产党委员会(国有企业)的职责和权限没有在任何企业法或证券法中载明。

众所周知,共产党委员会才是真正的权力中心,尤其是在公开上市的国有企业中,而不是任何董事会或管理团队。所以改善股市就不可避免会遇到困难。因此,无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主席是谁,他或她能做的都有限。现任主席郭树清先生努力迫使一些不良公司退市,但很快就遇到困难,因为对这些公司有管辖权的当地政府极力游说中国证监会让步。

因此,中国股市能否改善不再是股票市场的问题,也不再是任何经济或金融官员能够决定的,而是需要我们回到中国的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原点上来看。

问:最后一个问题,中国的经济规模是美国的一半左右,但它的广义货币(M2)却是美国的1.5倍左右,这种巨额的货币供应量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答:相比美国或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增加非常显着。1980年改革开放初期,中国M2占GDP的比例大约是0.36,意味着中国每创造一美元的GDP,仅有0.36美元的扩大货币供给。但是,今天的比例为1.90,即一美元的GDP有1.90美元的扩大货币供给。这就是为什么通胀率一直处于高位。尽管官方公布的通胀率一直在2%至5%左右,对于任何居住在中国的人而言,真正通胀率已经远远超过5%。

摆脱当前现状的一个方法是,中国中央银行需要更加独立。目前它还不够独立于国务院或政治影响力。当然,我不认为中央银行的独立能够很快实现,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十年通胀将是一个更严重的挑战。

本期嘉宾:
陈志武是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是金融理论、证券估值、新兴市场及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方面的专家。陈先生同时也是中国交通银行董事和全球资产管理公司博茂集团(Permal Group)的首席顾问。